中国4G教育来了,“睡课族”醒了

机器的奴隶?

1985年,已故的应昌期先生曾经悬赏140万美元,寻找一个能够战胜职业初段的围棋程序。直到2000年悬赏截止,这份大奖也没人能拿走,中国棋坛名宿华以刚更是预言,计算机围棋要想战胜人类至少得100年;1997年,在IBM的深蓝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Garry Kasparov之后,时代杂志提出了一项新的挑战:让计算机与人类下围棋吧!文中提到类似论断:计算机要在围棋上战胜人类,还要再过一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然而,还不到20年,Google AlphaGo在"变化多过宇宙原子"的围棋棋盘上战胜李世乭——史上手段第一人,获得冠军数历史第二的顶尖围棋选手。2016年3月15日,韩国棋院总裁洪锡铉向AlphaGo颁发了名誉九段证书。 

人工智能在20年间获得如此长足的进步,一大核心因素是它的深度学习机制,即“机器向人学”,这年头连机器都知道向人学了,而我们大量的教学中却出现了一种“人向机器学”的怪像,“利用机器”变成了“被机器奴役”,不少大学几十年间量产了大量“睡课族”“逃课族”“手游族”,更多的学生把智能手机、网络媒介当成了娱乐工具,学风下降,贪玩成性,校园成了没有人管的自由天地,高科技手段在教育中反而是帮了倒忙。直到毕业走向社会,才意识到,原本以为只是玩了几年游戏,其实是被游戏玩了,更有甚者,至今仍在被机器奴役。

 
(网络资料图片)

这里面,我们不能单纯的把责任推给“缺乏自控力”的学生们,更大的原因是我们没有做一个很好的引导和示范。校长院长们一味颁布禁机令、罚没条款、断电断网等“镇压”政策,往往激发了学生们脑洞大开的叛逆创意——他们总是能相处办法一一应对。难道师生总是要对立?难道教授无从变通?对于教育部的要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式,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各地要启动实施一批教学改革项目,激发学校和教师创新育人方式方法。”国人应作怎样的解读?


(网络资料图片)


MOOC无法解决中国教育的核心痛点

 学风不正,在互联网时代变得更加普遍与严重,而对教师评价体系的单一化与机械化,同时造成了教学质量低下、课堂品质难以保证的连锁效应,现如今的有些教师也成为了奴役学生的机器。初中级教育成绩为王,老师千方百计训练做题以提高考试分数;高等教育则更面临生存问题与信任危机,数以万计原本具有创新思维的“青椒”大军被逼着转投“科研”论文的路子以求一丝生机。在那些应试工厂式的教育,老师化作流水线上的"机器人”和机械手”,严格按照生产标准对传送带上的零件进行定向加工,以迎来最终的出厂考试;在一些一刀切的论文工厂,准教授们沦为操盘手下的一级级职称符号,各自迭代着属于自己的晋升代码。

这时,在线教育模式出现了,在这场互联网+教育的风潮中,诞生了一系列新概念,其中慕课(MOOC)成为互联网教育变革风暴的中心话题。早在2008年,George Siemens 和 Stephen Downes 首次提出开放教学概念,紧接着MOOC在2012年的美国成为潮流。如今,全球已出现三大 MOOC 网站:Coursera(创始人 Daphne Koller 和 Andrew Ng 始于斯坦福大学)、Udacity(创始人Sebastian Thrun 始于斯坦福大学) 和 edX(CEO Anant Agarwal 始于MIT和哈佛大学)。跟风是中国人的强项,一时间国内MOOC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成片萌生,一门TEDxGlasgow公开课在网易的MOOC平台以286.4万的播放量居首。

那么,来自西方的MOOC真的是中国教育苦等的一味良药吗?首先,MOOC教学并不能解决学风问题,在斯坦福大学做了15年校长的John Hennessy坦言,90%的学生都完不成线上课程,同时他也并不认为MOOC的流行有一天会终结传统的教育方式;其次,在线听课、模拟考试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单向的信息传输不能满足教育的双向互动要求;最后,MOOC无法帮助我们建立一套多维的教师评价体系。

 
(网络资料图片) 

所以,MOOC之于教育类似于自媒体之于传统媒体,3D打印之于制造领域,互联网之于信息领域,属于技术进化,与中国教育的核心问题药不对症,治不对因。国内的不少MOOC教育平台投入巨资把优质课程搬到网上,这归根到底是一种技术手段,属于“帮学生学”的二代教育范畴,难以解决“睡课族”,“低头族”问题。MOOC以优质课程为中心,虽然实现了课程大规模,教学一对多,然而由于未能以学生为中心,所以更适合于普及型规模化教学而非针对性强的个性化教育。在调研很多学生的使用情况中不禁让人思考,学习在线课程到底是为了“更容易的”混到学分拿到学位还是因为对提升能力与对学习的渴求呢? 

(蔡剑教授的“五四”模型)


4G教育唤醒课堂睡客

国际一流的教育家开始反思互联网时代的教育。2016年,斯坦福大学校长John Hennessy认为应着手开发一种更加高效的智能软件来辅助我们的教学:“我们还发现一种混合式的教育方式更加行之有效,就是在线教学和传统面对面教学相结合,它的效果在现在看来比传统的教育方式稍微好一点。这意味着课堂练习可能会演变成上网看讲座,然后由老师、助教进行面对面教学。长期来看我们希望开发出智能软件,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梦想。当然现在这种软件尚未成型,但未来计算机很可能提供一些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在“机器向人学习”的时代,“向机器学”的传统视频课程与MOOC课程反而限制了学习者的创新与探索精神。如果内容百度都有、教学枯燥乏味、考试千篇一律,学生不犯困也难。而早在2008年,北京大学就专门成立创新研究院开展互联网创新与教育改革,由创始人蔡剑教授带领团队持续努力进行协同创新理论与互联网+创新教育体系的开发和实验。2014年实现的第四代4G互动实践教育就已经实现John Hennessy校长今天梦想的创新教育,北京大学MBA和本科同学拿着手机上创新实践课,课堂动手操作,创意丰富,快乐不断。4G教育实现教师以“向学生学”的方式启发学生的空杯心态与创新思维。作为“大众创业,教育先行,万众创新,文化先行”理念的首创者,蔡剑教授和创新学堂团队与大学分享4G互动实践教育成果。目前,4G教育平台作为教育部要求的创新创业教育与教育改革模式在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城市学院等几十家高校与职业学校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和热烈的反响。中国人自主创新的4G教育已经成为北京市与深圳市教育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方向。

真正的第四代教育解决了人们学习的根本创新力和源动力问题。在互动性很强的课堂上教练导师通过实践活动“面向学生学习,心向学生施教”,还学习的主角给学生,鼓励学生表达独特思想及做真实实践,促使其通过创新和创造培养创新思维与获得成就感。传统课堂教师只有一个,学生有很多个,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让所有学生得到充分的表达,如何让每个人都成为主角?那就一定需要平台和媒介。而移动互联网的智能设备则是最佳的平台载体。所有人都拿出手机上课?所有人都真金白银游戏?你也许不敢想象。4G教育早已唤起了“睡课族”,互动实践效果显著。


(4G互动实践教育模式应用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中国的4G教育已经超越了MOOC,实现了斯坦福大学还在梦想的创新学习平台。互联网+4G教育是中国教育领域少有的原创新,唤起了学生的创新活力,激活了教师的创新动力。中国的4G教育势必成为一场磅礴的全球学习革命。